探索原子结构的奥秘
探索原子结构的奥秘
IB系列专题报道
我们在课程中通过实践性多站点的科学活动,引导学生探究“原子与原子之间有什么不同”。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,成为了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。通过物理模型和数字模拟,分析原子结构,探索质子、中子和电子在原子特性、质量与电荷中的作用。
原子、质子和中子都是高中课堂中的常见概念,然而,世青对IB教育理念的践行,远不止于课本知识与应试内容。这节由初中科学教师Ms. Maria Hodorogea和Mr. Meisam Shahsavari共同设计,在学科主任Mr. Hugo Pratt和初中校长Mr. Reuben Haggar支持下开展的科学课,生动体现了IB探究式的学习理念。
IB的教育理念为新的学习方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教师可借鉴、调整传统的教育模式,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导者,既能自己掌握探索新学科的方式,又能为未来的长期学习做好铺垫,并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拓展了学生的探究能力。
在IB教育框架中,探究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,更是贯穿所有学科学习的核心思维模式。我们鼓励学生摒弃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模式,主动提出有深度的问题、深入探索概念,并通过调查与反思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。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,帮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的概念建立联系,培养批判性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。这样动态的学习过程,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、创造力与自信心,是世青教育的核心目标。
学生通过三站式互动活动,深入探究原子结构:
- 第一站:同位素——创造性探索
- 第二站:离子形成——核心探究
- 第三站:原子质量——反思与应用
“这不仅是学习科学知识”Mr. Shahsavari强调,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,包括创造性思维、研究、反思等。学生们不仅学习知识,更是在掌握学习的方法。”
这样的课堂活动体现了IB的“学习方法”(ATL),注重思维、研究、沟通与社交能力的整合。我们鼓励学生就自己的发现进行反思、论证推理,并学会记录数据以支持长期学习。
Mr. Haggar补充道:“探究式学习是IB体系的核心。它将教室转化为探索的殿堂。当学生主动掌握学习,他们便成长为思考者、协作者和问题解决者,而非单纯的学习者。”
这堂课生动地展现了世青如何将IB教育理念付诸实践。探究不仅是一种方法,更是一种思维模式,为学生的学术成功奠定了基础,更培养他们审慎面对世界的能力。
对于考虑让子女进入世青就读的家长,您的孩子将进入一个重视好奇心、鼓励深度思考、并持续激发终身学习热情的环境。